朕真的不务正业

第四百八十一章 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(2/6)

费配驿,这是兴文教教化当地土司,而且清丈的力度很弱,云南甚至默许黔国公府兼并土地,主要矛盾不同,政令各不相同。

  显然,这件事上,保守派是张居正,激进派是王崇古了。

  “王次辅,咱们都是从地方爬上来的,朝堂变,地方真的会跟着变吗?”万士和摇头道:“这是不可能的,从一开始就少点空子为宜。”

  “行吧。”王崇古终于认了,再忍一段时间,现在制度上漏洞百出,还是需要再认真打磨一下。

  在这个最针锋相对的议题之后,文华殿上的氛围变得轻松了许多。

  李成梁在辽东又尺进寸取,拓土了一百多里地,设立了六个屯堡,这已经成为了每年的惯例,每年李成梁都要拓土,主要是黑土地真的非常诱人。

  万历共十年,李成梁拓土六百里,李成梁用每年拓土来表达自己的恭顺之心,每年拓土不等,而今年,李成梁的屯堡已经抵达了吉林造船厂。

  吉林造船厂,特派遣辽东都司都指挥使刘清于永乐十八年、洪熙元年、宣德七年三次领军至此兴役造船,规模庞大的造船厂,成为了连接京师、辽东都司、奴儿干都司的纽带和锁钥之地。

  “辽东都指挥使刘清看到树林里有一堆的锦鸡,故起名鸡林,后来觉得不好听,改为了吉林。”万士和起了吉林这个名字的由来,也算是趣事一件。

  户部尚书王国光颇为感慨的道:“大明屯堡在扩张,大明百姓在前往辽东谋生,土地肥沃,一年一熟也能养活一批百姓了。”

  “北衙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,因为这里是大明两片最大产粮区的锁钥之地,战略要地中的要地。”

  堪舆图越来越精细,适合耕种的大范围耕种区,华北平原和辽东平原的连接处,正是北衙,以农桑为本,北衙的地理位置显得格外重要了。

  或许,当初成祖文皇帝开辟奴儿干都司,就是为了证明北迁的正确性,开辟一片产粮地,但各种原因导致成祖文皇帝没有做完这件事。

  吉林这个地方,是永乐、宣德年间的实土郡县的地方,随着兴文匽武的大势,大明辽东方向完全龟缩在了铁岭、抚顺沿线的长城地带,这让大明辽东都司始终处于一种被动防守,无法进攻的窘境当中,大明对关外的事情了解的越来越少,控制能力越来越弱。

  这真的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,一旦建州女真、海西女真、野人女真、外喀尔喀、鞑靼左翼土蛮汗诸部完成合流,大明将会彻底陷入兵凶战危的困境之郑

  赶走了鞑靼左翼土蛮汗诸部后,大明在辽东方向并不是高枕无忧,而是需要进一步的推进,完成实土郡县。

  现在李成梁一直在做这件事,大明格物博士前往辽东绘制了比较精密的堪舆图。

  让朝堂庆幸的是,李成梁没有继续向藩镇化的迹象,看起来,李成梁并不想当大明的安禄山,安禄山史思明能在大唐造反,是因为唐玄宗的纵容,也是因为大唐对河北三镇之地的苛责政策。

  大明皇帝不纵容李成梁,对李成梁常怀有警惕之心,这一点连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都很清楚,戚继光不止一次表示,李成梁是否会向藩镇滑落,主要取决于京营是否强横,京营强他就是想也不能,京营弱,他就是不想也得藩镇化。

  李如松认为:戚帅得对。

  朝堂整搞兴文匽武,搞以文制武,甚至文官可以先斩后奏杀死武官,那边方军镇怀恨在心,不反也会出工不出力,临阵对放三铳,对得起朝廷了,谁家好人好好的大明宁远侯不当,当野猴子的山大王?

  大明对辽东都司,更谈不上苛责二字,相反各种政令支持李成梁在辽东开拓,忠君体国侯于赵,多次